欢迎访问:湖北文理学院政法学院!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人才培养
  • 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296号
  • 0710-3590071
  • 0710-3590071
  • zfxy@hbuas.edu.cn
首 页  >  人才培养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法学院关于开展7-8月本科教育思想大讨论的总结
发布时间:2019-08-29 15:40:16  来源:   点击次数:

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法学院

关于开展7-8月本科教育思想大讨论的总结

 

根据《湖北文理学院2019年本科教育思想大讨论实施方案》和教务处《关于推进本科教育思想大讨论20197-8月份重点工作的通知》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法学院结合相关工作安排,拟定7--8月份本科教育思想大讨论实施方案。根据方案,结合我校根据“六卓越一拔尖”2.0以及“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要求,以及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以专业系、教研室为单位,多次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教育部长陈宝生在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以及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精神和要求,在深入学习讨论的基础上,结合暑期“三进”等活动广泛开展校内外调研,理解学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开展研讨,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

一、政法学院专业系关于本科教育思想大讨论方面

(一)社会学系

社会学系在暑期“三进”活动中,围绕 2019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安排,明确社工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师生们前往社区、社工机构、企业、市区周边乡村,开展系列实地调研,也组织教师参访几所高校的社工系,了解交流在办学定位、人才培养、专业特色等方面的情况,并展开研讨。

社会工作专业负责人何晓红老师认为我们现在讨论“培养什么样的人”,应该紧紧围绕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来进行,社会工作总体培养目标就是培养社会工作领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积极进取、敬业创新,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素质高、能力强,能从事各类社会工作实务、社会福利事业等的实践调查、问题分析、项目管理、实务操作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王正宇老师认为,我们培养的人应该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社会工作方面的系统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同时具有向相关学科领域不断扩展渗透的能力;掌握社会工作专业的技能与方法,具有从事社会工作的实践与操作能力。

罗学莉老师发言:社会工作是伦理、知识与技术三者的结合。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注重学生的伦理素养培养和提升。伦理是社会工作发展的基础与灵魄。我们不仅可以帮助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内化社会伦理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社会工作事业的热情,提升学生运用专业伦理与价值观处理社会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增加学生的人文底蕴,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第二,要帮助奠定一个深厚的知识基础,没有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积淀,很难理解一些社会问题和分析社会问题。第三,通过各种方法提升学生时的专业技能,系统性,体验性,正向导向,聚焦改变,运用自己帮助学习体验实践成长!

谢正富讲到,我认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要有基本的历史知识素养和历史感,要学会从历史中寻找现实社会问题中的脉络和借鉴;要懂一点基本的哲学知识,要学会遵循逻辑,学会推理和演绎,从而掌握发现事物内在规律的方法;要懂一些政治知识,学会剖析社会政策背后的政治背景和政治基础,在政策分析过程中沿着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方向展开。

夏国锋老师讲到,学生还应要具备基本的与人交往的能力,会交换立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要具备基本的公众讲话能力,能在人多的场合将自己的想法和意思表达清楚;要具备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能记录、总结、提炼事情的经过、别人的观点等。

邵亚琪老师也提到,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认知等都非常突出。面对这一代大学生,我们要更加重视因材施教,突出学生在校园的主体地位,着眼于学生的身体及心理的健康成长,不断去提升教育教学方法,发现每一名学生的优势和潜能。要强化教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推进教育教学方式变革,提高教育教学实效。在注重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之外,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研水平及实践能力的提高工作需要同时抓。

董庚老师认为,学生的知识目标:基本常识和专业知识全面、贯通、扎实,且能举一反三。能力目标:能够做到应用专业知识去理解社会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且在适当条件下懂得如何帮助他人解决困难和问题,有一定的敢于人先、愿做奉献的勇气和信念。素质目标:公共道德素质健全、专业知识和能力应用突出,能够作为专业人员解决社会问题

综合以上,社会学系在修订2019版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时提出本专业学生经过4年专业培养,应能达到如下要求:第一,知识目标。包括基础知识方面:获得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专业知识方面,掌握社会工作的专业基础知识;相关领域知识方面,了解与本专业相关职业和行业的实践调查、实验、研究与专业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津、法规,能正确认识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公平、公正的作用与影响。第二,能力目标。包括学习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第三,素质要求。包括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人文素养、身体素质等。

(二)法学系

法学专业于2019810日在丹江口市开展了法学专业本科教育思想大讨论,法学全体教师参加了本次讨论。

本次会议由法学系主任袁岳霞主持,她首先介绍了本次会议的背景,对2019年法学大类招生和课时安排等作出了大致规划。法学系副主任苑立志对培养什么样的法学学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要培养学生伴随终生的学习能力、人际交流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对法律的信仰。邱文华从政治、道德、心理健康、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汪涛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将专业能力分成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重视基础理论、法律思维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法律文书写作、口头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检索能力。张锋提出要解决两个问题: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能力培养。郑建伟提出,理论到实践需要很长的过程,要给学生树立理念,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朱汉卿认为要专业学生的考试能力的培养,研究生考试,专业考试需要进一步细化。孙立智提出要尽早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每个知识点上给学生布置问题。要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跨专业意识。也要多开展活动,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刘满英认为要培养学生体系学习,把知识框架写下来。何普提出香港的暴乱说明我们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们要培养学生政治正确、职业操守、专业能力。袁岳霞最后做出总结,我们要培养心理健康且有考试能力的人,全体老师要努力,背后更要付出,从大一、大二开始就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马克思主义学院关于本科教育思想大讨论方面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研室

1.加强学习,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思想大讨论

按照学校本科教育思想大讨论的要求,结合我校根据“六卓越一拔尖”2.0以及“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要求,以及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以教研室和支部为单位,多次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教育部长陈宝生在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以及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精神和要求,在深入学习讨论的基础上,老师们的思想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对本科教育以及“培养什么样的人”有了自己的一些认识和想法。王宜萍老师认为必须承担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输送合格人才的时代重任,既要学会用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人格魅力、革命先烈的伟大献身精神塑造学生灵魂,也要学会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头脑。作为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教师,要系统把握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要求和内在逻辑,深入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在教学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帮助学生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立德树人,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打造成让大学生终身受益的思政金课。张晓鹏老师认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责任意识,引导学生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谢丽霞老师认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这是学校教育的最根本的目的。要在教学活动中落实,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成为一名爱国爱社会主义的青年学生,首先应该让学生成为爱家、爱父母、爱学校、尊师重道的好学生,让学生成为有着远大理想、丰富情感的人;其次,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对人文社科类学科知识要加大覆盖面,通过课堂教学、学术讲座、社团活动等,促使学生关注自身的内心和精神的完善;增进人文社科类学科相应的社会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强自我教育,提升自我修养。

2.以暑期“三进”为依托,强化思想认识

以暑期“三进”活动为重要依托和平台,广泛开展校内外调研,进一步理解学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开展研讨,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

暑期教研室进行了旨在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教师综合能力提升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性教育活动;服务地方和乡村的实践活动,参与志书编修,调研乡镇基层党建与乡村人才资源现状;到井冈山、闽西革命根据地现场学习考察;参加学习“打造金课”不断提升课堂实效性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培训等。通过“三进”活动,老师们在学习和实践中,进一步感受到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我们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教研室年轻博士李健老师参加了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立足自己的研修心得,结合正在进行的本科思想大讨论,就“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认为我们要培养具有“新时代”和“新思想”视野的时代新人。所谓“新时代”视野,就是要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明白自身所处的时代方位、历史使命和努力方向。所谓“新思想”就是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以此指导学习、生活和实践;我们要培养传承中国优秀革命道德的时代新人。在暑期“三进”活动中,在聆听了许多党史专家对井冈山革命史、闽西革命史、红四方面军革命史的宣讲,其中饱含着坚信马列、听党指挥、不怕牺牲、艰苦奋斗、清廉公正、一心为民的革命道德情怀,这都是我们当前开展立德树人的重要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现实关怀的优秀大学生,落实到我们的人才培养上,就是要引导大学生关注当前现实,关心国家大事,让大学生成为对世情国情省情的有着高度关注和充分把握的时代新人。

喻莉姣老师在参加了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班后,结合学习心得认为本科教育应围绕这“六个要”,培养有远大理想、热爱祖国、勇担时代重任、砥砺奋斗、有过硬本领、有高尚品德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无论是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在培养人方面,都应将“德”放在第一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作为思政课教师的我们,应钻研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规律,透彻研究思想政治理论的各种问题,关心学生的思想困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成为有远大理想、热爱祖国、勇担时代重任、砥砺奋斗、有过硬本领、有高尚品德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3.以集体备课为载体,将思想认识落到实处

作为老师,将自己最新的思想认识传递给学生,学生愿意听、愿意学,有较强的获得感,才能达到我们培养人的目的。如何将我们的理论、思想传递给学生,一个首要且重要的环节就是将这些思想融入到教学内容中,而集体备课就是一个将新思想、新观点融入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

教研室目前已建立了长期的、固定的集体备课制度,通过集体备课及时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融入课堂。当前主要是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严格按照教育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的要求,明确重难点,做好教学安排,拿出教学方案;二是融入国际国内最新的形势与内容。对于当前学生比较关注的中美贸易战、香港问题要进行充分的教学准备;三是将老师们最新的学习成果和思想认识融入其中。

4.推进“知识讲授 + 项目研讨 + 成果展示”的教学改革模式

要将新时代的大学生培养成为担负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要将社会发展所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传递给他们,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为增强大学生的获得感,我们必须不断推进思政课的教学改革,增加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知识讲授 + 项目研讨 + 成果展示”的教学模式是我院正在进行的新的教学模式的改革探讨,一方面将本科思想大讨论的成果及时运用教学模式改革的推进之中,另一方面在教学模式的推进中更好的立德树人。

 

(二)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研室

第一,面对“新文科”,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新文科“新”在何处?老师们认为,“新文科”的“新”要从传统文科的“旧”说起。传统文科重视专业培养,专业划分明显,学科建设任务清晰,但是人才培养难以博通,容易形成专业壁垒,制约人才全面发展。在学术研究上,我国文科教育学术原创能力不强,有数量缺质量,有专家缺大师,使得传统文科在某些领域未能实现超越和创新。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法律、伦理和道德问题,这些问题远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人们从未涉足的深层次社会文化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显然不能依靠单一学科,必须多学科协同,于是,在多学科交叉边缘上出现了新兴的文科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式。新文科的提出,正是寄希望于文科的内部融通、文理交叉来研究、认识和解决学科本身、人和社会中的复杂问题。

那么,新文科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一是要培养出懂得使用文科大数据进行学习和研究的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文科研究必须与新技术融合起来,当代信息技术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带来了全新研究场景,全新的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的应用,使整个文科的研究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使得过去许多不能开展的人文社会问题都有了新的研究手段。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取代一部分传统文科研究者,同时,革新了传统文科的研究场景和研究方式。不过,文科研究的本身需要信息技术的手段支撑,但是不能用技术手段支配文科本身的研究主体地位。新文科并不是“新技术+文科”或“文科+新技术”,也不能将新文科视为新工具和方法的简单应用,而要真正拥抱和融入新技术,借助现代科技重塑我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体系,更好地回应和阐释科技与人文社会科研之间的逻辑关联。

二是要培养知识塔基牢固的人。新文科的意义在于更强调文科专业基础的融通性。新文科的培养模式的精髓要义,就是将帮助学生打牢知识储备金字塔的稳固塔基,再渐次进入专业学习,形成坚实塔身和更高耸的塔尖。这就对了文科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文科能否做得好,关键看教师。受制于目前专业过细的培养体制,现在高校普遍缺少新文科的师资,这就需要重视文科实验班、创新班师资的配备。既要选择熟悉相邻专业、尊重相邻学科的老师对学生进行理念引导,也需要授课老师能够相互学习、相互协作。千万不能简单地将中文、历史、哲学、艺术等课程进行拼盘,新文科建设最怕流于形式,看似轰轰烈烈,却最终培养出一批‘中文不如中文系、哲学不如哲学系、历史不如历史系’的学生。新文科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价值取向,必须找到找准与新时代文科发展不相适应的根本性、全局性问题,走融通之路。

三是要培养有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的人。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天下为公、担当道义,是广大知识分子应有的情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思想为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所尊崇。习近平总书记希望我国广大知识分子自觉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始终胸怀大局、心有大我,始终坚守正道、追求真理,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身体力行带动全社会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竭尽所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献计出力,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做有损国家民族尊严、有损知识分子良知的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都有赖于广大知识分子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不畏艰难,不怕险阻,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当前,我国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但在很多领域尚处于“跟跑”地位,核心技术还存在被人“卡脖子”的情况。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破除国外的技术垄断,占领科技创新的前沿,争夺国际话语权,掌握未来发展先机,都需要广大知识分子勇于开拓、勇攀高峰,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第二,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宪法规定,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正是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上特别强调:“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思政课要培养的青年应该是新时代下成长的“强国一代”,他们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历程,了解中国效率、中国方案,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信心。

第三,“培养什么样的人”应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提出严格要求。

进入新时代,90”“00”成为思政课的主体听课对象,呈现出与“70”“80”学生群体明显的代际差异。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从人生目标、价值观、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的渠道、生活方式等方面来看,他们都表现出更加多样多元的特点。有关调查显示,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知识面广、自信自尊,高度认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但同时也有少数学生存在对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一些错误观念和现象认识不明确、务实功利思想行为特征明显等问题。

深化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站在历史的新方位,思政课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为根本目标,激励青年担当起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历史使命,勇于迎接新时代百年发展的机遇,把握新时代快速发展的特征。

德智体美劳是对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高度概括。首先,我们培养的毕业生是全面发展的人,是五育并重,没有偏颇,没有短板。其次,在五育中,德在毕业要求中居于首要地位,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培养人才的根本目标。再次,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要有丰富的知识,高尚的心灵,健康的体魄,卓越的技能。具体而言,在政治道路、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原则上,我们的毕业生要有高度的政治认同、制度认同和文化认同,坚定听党话、跟党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中建功立业。在知识上,要有宽广的知识视野和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博与专相得益彰,具有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善于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能成为干事创业的能手。在体育方面,我们的学生要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有良好的运动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充满青春之朝气,迸发青春之激情,阳光向上,积极进取。在美育方面,求真求善美,善于发现美,感受美,领悟美,欣赏美,创造美,拥有美丽纯洁的心灵,传递真、善,美,成为美的使者。在劳育方面,要热爱劳动,崇尚劳动,树立劳动最伟大、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美丽的理念,勇于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实践,提高劳动技能,学习工匠精神,人人立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高校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坚持八个相统一,把思政课真正办成唱响主旋律汇聚正能量、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的金课。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

从大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方面来说,大学本科生当前学习的五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和《形势与政策》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

通过这些基础课程的学习,大学生们应该逐渐养成独立生活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等等。

通过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大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审美素质等综合素质应该有一个质的提高。

 

(审稿人:)
官方微信
湖北文理学院政法学院
微信号
  • 地址: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隆中路296号
  • 统一服务热线:0710-3590071
  • 传真:0710-3590071
  • 邮箱:zfxy@hbuas.edu.cn

CopyRight 2016-2018     版权所有:湖北文理学院政法学院 鄂ICP备08009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