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学院 通讯员 陈敏 张婼芸)劳动是梦想的阶梯,劳动是成长的力量。湖北文理学院儿童青少年社工志愿服务队于7月13日下午在南漳县卞和小学开展以“人生在勤,不索何获”为主题的劳动教育课。课程开展主要围绕劳动者的身影、劳动者的先进事迹和劳动的意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旨在帮助学生学会劳动,理解劳动的意义,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
劳动使人快乐,劳动助力幸福。志愿者首先通过有关劳动的名言警句和诗句来引入劳动这一话题,许多同学纷纷举手背诵有关劳动的诗篇,其中第一小组的曾同学就“劳动”这一话题分享了自身的真实劳动经历,让同学们都感触颇深,纷纷鼓掌。接着志愿者以视频的方式为同学们分享了一段有关劳动者的视频,志通过讲解视频中所出现的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的先进事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劳动的意义”,“我们要传承这种劳动精神,向劳动人民致敬!”张同学的回答引发了学生共鸣,同学们也纷纷表示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劳动多锻炼;随后,志愿者以提问的方式巩固课程成果,在课堂互动中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学习,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增强同学们对各种职业的劳动者的认识和尊重;最后,志愿者还通过对劳动模范人物袁隆平和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的介绍,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理念,引领同学们对各行各业的职业都要保持尊重的眼光。志愿者以劳动模范人物引出劳动精神,帮助同学们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优秀劳动观念。最后,鼓励同学们辛勤劳动,劳动从我做起。
劳动重在实践,劳动使人快乐。对劳动教育课程的学习更多是应用在实践中,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同学们分为各个小组进行清洁区区域划分,志愿者首先对清洁区的清洁工具进行分配,清理教室内的地面、桌子、椅子等所存在的垃圾,使用扫帚和拖把清理地面,擦拭桌椅,确保教室的整洁和卫生,以及擦拭黑板上的字迹和粉尘,保持黑板的清晰和干净;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学生们主动整理教室里的书籍和文具,并将其摆放整齐,主动书籍归类放好,将整理好的文具放到到指定的地方,对于需要清扫学校的走廊和楼梯、尘土和杂物,学生们都井然有序、相互帮助,通过小组的力量使用扫帚和拖把对教室进行全面打扫,确保走廊和楼梯的干净和整洁。在劳动实践之后,五年级(2)班的王同学说道:“这次的劳动实践课可以让我们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我还学会了垃圾的分类和回收利用,看到平时上课的教室变得如此干净整洁,我真的很开心!”
此次劳动课程的开展,有效帮助学生培养了良好的卫生习惯,通过参与大扫除,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的行为对整个环境的影响,从而学会自觉地保持卫生和清洁,同时也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在劳动实践过程中,学生自觉参与和组织协调的活动,在分工合作过程中,按照规定的任务和时间完成清扫任务。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还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并学会彼此尊重和支持,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